太魯閣馬拉松堪稱是最成功的「運動觀光行銷」,僅11萬人口的花蓮市(花蓮縣市人口總數341,843),馬拉松比賽後,在夜晚2萬名觀光客擠進市區,熱鬧程度猶如南部的作醮,每一家有名的道地小吃都是大排長龍。除本國人之外,還有來自24個國家的選手,可謂最佳的國際外交宣揚活動。
跑完馬拉松後,新城火車站擠滿了要搭回花蓮市的選手們。於是,我們改叫計程車,也讓一位法國選手與我們共乘。這位法國朋友,從台北搭飛機專程來參加太魯閣42公里比賽,一值稱讚台灣好,他才被派駐一年,已經不想走了。聽到,對方如此喜愛自己的國家,下車前,把袋子裡唯一的「曾記麻糬」送給了他,他開心地一直說:「他是個幸運的人,要拿回去分給他的孩子吃。」同行的友人誇我,做了很好的國民外交。
好山好水的花蓮,種出來的米就是粒粒飽滿、養出來的豬就是肉質紅潤。三天兩夜的花蓮之旅,吃遍道地美食,成果就是胖了一公斤。哪些小吃是到花蓮非吃不可的,請看我的《花蓮小吃》美食報導。(弟弟看了說,姐~妳的「就是愛旅行」部落格,我看改成「就是愛吃」好了:)
花蓮美食MAP(可列印)
http://www.hl-net.com.tw/map/hualienmap4.html
鵝肉先生
花蓮市中山路259號
TEL:03-8331902
營業:11:40-01:20
一份:$150/半斤
從菜單就可以看出店家的專業,鵝肉還「前段」分與「後段」。我問老闆,差別是什麼?他說,前腿瘦,後腿肥,敢吃肥的,吃後腿比較好吃。
劉金海,為了賣鵝肉,不怕麻煩的開養鵝場,朋友們深為他的傻勁感動,冠以「鵝肉先生」的封號。「鵝肉先生」現已經進入第二代經營,小老闆劉先生說:「早年父親為了養育三位子女,才會從瑞穗到花蓮市區來開店,父親曾與大學教授研究養鵝的技巧,甚至對於鵝吃的東西也很講究。」只吃過植物性飼料或是牧草的鵝,經過烹煮就是會特別的香甜,雖然感覺賣像不佳,較於乾瘦但是口味絕佳。
煮鵝的程序其實沒甚麼特別,最重要的是火侯得拿捏才能表現出鵝肉的美味。首先要用乾淨的水加入鹽巴,再放鵝下去滾燙,最後才能小火悶,再來取出後風扇吹涼;一盤現切的鵝肉每一口都是肉質柔軟而不失Q勁,搭配起鮮味十足的自然鵝湯頭。
萬安堂草藥舖
花蓮市中山路518號
一杯:$25/油切花草茶
位於舊鐵道商圈旁,已由第四代經營的專業青草店,站在店門口就聞得到那一陣陣提神醒腦的青草香。油切花草茶,是由多種天然青草及洛神花混合熬煮,喝起來微酸不甜,在品嚐過傳統口味的豬腳湯後,來杯油切花草茶,消油解膩的良方。
啜飲著花草茶,順路逛逛位於中正路551巷的「舊鐵道商圈」。地上鋪的鵝卵石路,是由舊鐵道改建而成的,這商圈的店家,店面雖小,但都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賣女孩子衣服的服飾店。
戴記扁食
花蓮市中華路120號
TEL:03-8350667
營業:7:30-24:30
一碗:$60(10顆)
印象中的扁食湯都是帶點醬油色偏濁的湯頭,加上白菜或是紫菜。乍看到戴記扁食湯,咦…湯頭看起來很清淡、飄著些許芹菜丁、似乎也有幾顆是九層塔末、還有一兩片的油蔥酥,就這樣。光是看,想說湯頭會好喝嗎?喝一口,哇…鮮美!用豬大骨熬煮的湯頭不油不膩,也沒有混雜著扁食外皮的麵粉味,好清甜。再咬一口扁食,哇哇…採用肉質紅潤的黑豬肉調配出肥瘦適中,有彈性、調味好的內餡,包覆在薄溜卻久煮不爛的扁食皮中,飽滿的內餡將麵皮撐到透出粉嫩的肉色。三天兩夜的行程,倘若餐餐都來碗戴記扁食,也吃不膩!
吃飽要轉身離開,才留意到牆上掛了一張蔣經國的照片。已由第三 代經營的戴記扁食,仍傳承日據時代的獨特風味,皮、餡、湯樣樣考究。
海埔蚵仔煎
花蓮市自由街86號
營業:17:00-24:00
一盤:$45東部的太平洋海域是無法養殖蚵仔的,見到攤子上粒粒肥美碩大的蚵仔,從店名讓我直覺聯想到,是來自嘉義布袋海埔新生地的鮮蚵。花蓮美食若只能挑一家,「海埔蚵仔煎」絕對是不吃會後悔的首選。
最值得稱讚是它的餅皮,將太白粉、地瓜粉和水,三者依洽當的比例調和出軟硬適中的餅皮,不像大部分的蚵仔煎餅皮吃起來要不就軟趴趴、水水的,不然就Q過頭。
再來就是它獨到的醬汁,老闆獨家配方調配而成的濃郁醬汁,嚐起來有略帶甜味的味噌混合些許微辣的醬油,甜中帶鹹、辣中帶鮮,豐富妳的味蕾。
用什麼油煎?這是關鍵,為了提高香氣,店家使用的是正義牌香豬油。有句話說,好吃的東西就不健康。同行的友人,偷瞄到老闆娘炒蚵仔時已放過油,但要加上小白菜時,又在放了五杓香豬油…(吃重油ㄟ,恐怖)但,真的很好吃,算了,先吃再說,吃完再去跑步(~~真是有夠愛吃,難怪弟弟說部落格要改名了)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觀光景點
花蓮市中華路144號(由明義街進入)
週二至週日:10:00 - 20:00
週五、週六:10:00 - 21:30
公休日:週一公休
剛吃完海埔蚵仔煎,口中仍瀰漫著鮮蚵的甜美滋味,暫不吃下一道美食,讓味道記憶片刻停留。逛到自由街隔壁條的明義街,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日據時代的木造房舍。這地方原是「花蓮酒廠」,因位於花蓮市商業鬧區,工廠狹窄,四周道路環繞,無拓展空間,加上廠房及機械設備老舊、廢水污染問題無法克服,為配合都市計畫,遂遷至美崙工業區後,將此地點規劃為「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位於市中心的創意園區,假日夜晚常有各種藝文活動與歌唱表演。11/1跑完馬拉松回到市區,當天晚上在園區有一系列青少年音樂演出。舞台上唱的賣力,舞台下聽的陶醉,在秋末的夜晚,恣意地坐在古建築前的草地上,聆聽東部原住民青少年自編自唱的音樂,微涼的晚風陣陣吹來,~~真的好幸福。(ps.沒有蚊子ㄟ)
五霸焦糖包心粉圓焦糖剉冰
花蓮市博愛路165號(中華路口)
TEL:03-8322929
一碗:$45
店裡擺著不少過氣的兒童玩具,看得出來曾經營過玩具店的老闆,在生意走下坡後,將創意發揮在冰品上,一碗包心粉圓焦糖剉冰需耐心等候3-5分鐘才享用得到。看我說明,就知道這碗粉圓Q度與內餡扎實度拿捏剛好,微苦帶甜的焦糖煉乳冰,好吃的秘訣在哪裡囉。
(1) 將剛煮熟五顏六色包心粉圓,紅豆、綠豆、薰衣草13種口味鋪在底層
(2) 蓋上豆花與仙草凍,這是要阻隔包心粉圓熱氣,以免剉冰融的太快
(3) 鋪上一層剉冰,用免洗杯的蓋子將冰壓實
(4) 淋上一層厚厚的黑糖水
(5) 在鋪一層剉冰,用免洗杯的蓋子將冰壓實
(6) 淋上一層香醇微苦的焦糖
(7) 最後再以甜蜜滋味的飛燕牌煉乳繪出棋盤式的黃褐色方格
一心泡泡冰花蓮市中華路16號(大禹街口)
TEL:03-8346179
營業:11:00~24:00
一杯:$30
口味多樣,綿密細緻的泡泡冰,可以任選兩種口味。我推薦情人果口味,酸酸甜甜的比大紅豆的好吃。
如果不吃冰的女生,我推薦吃豆花。一心的豆花,採傳統做法,吃起來口感扎實,加上富有彈性的圓仔和甜蜜的紅豆,我較偏愛豆花更甚泡泡冰。
惠比須«花蓮第一名的傳統特色伴手禮(保存期限7天)
花蓮市中華路65號
TEL:03-8322856
招牌:餡子竽(現在俗稱之花蓮薯)$120/包
創立於 1899年(明治33年/民國前12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惠比須】是日本七福神之一的財神爺,即象徵財源滾滾而來之意。惠比須的元祖名產—餡子芋 (此名稱乃由日文直接翻譯,即現在俗稱之花蓮薯)。
花蓮薯是日據時代由餅舖的第一代負責人張房與日本人安富,歷經三年研發而成。此產品於大正及昭和年代曾多次獲得日皇之獎賞,因而成為當時進貢日本天皇的貢品。
餡子芋( 俗稱花蓮薯)採用澱粉質較高、成品較鬆較香的白皮黃肉蕃薯,將整顆蕃薯蒸熟後去皮,而不是削皮後再蒸,才能保留住地瓜的原味,再加上少許的豆沙拌勻,成品全是用餡製造而成,「無外皮」的包裹,抹上二次蛋汁,再送入烤箱,就成了香甜軟綿的花蓮薯。
公正包子
花蓮市中山路199之2號(公正街口)
TEL:03-8342933
營業:24小時
一籠:$50/10顆(單顆$5)
有看過不打烊的包子店嗎?就在花蓮的公正街上!午餐時光經過店門口,看到大排長龍,急著要慰勞飢腸轆轆五臟廟的人潮們,我心理盤算著晚上再早點來排。
排隊的人潮是要外帶的,我建議內用。因為內用的客人可以先進去找位子坐,不用排隊。
雖原物料大漲,店家仍堅持品質,一顆5元的小籠包,吃到嘴裡,滿口厚實的包子皮,一點也不馬虎。公正包子的特色,在它的外皮,略甜帶嚼勁的麵衣是老麵與發麵以特殊比例調和,有點甜度且Q度十足,加上內餡料相當紮實飽滿,還有著熱騰騰的鮮肉餡,吃一口溢滿口齒。
為了堅持口感的一致性,以當日的活體黑豬肉、蔥薑等製成的內餡手工捏製到麵皮中,現包、現蒸、現嚐,新鮮度看得見。
《老麵的特色》
從前老一輩的人多半使用自然發酵法,好不容易發好的麵糰,在製作麵食時,會留一塊發好的生麵糰放著任其自然發酵,第二天拿來再和溫水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新材料中攪揉,這樣就不必另外添加酵母,這塊隔夜再發酵麵糰稱為老麵。
老麵發酵法製作成產品特點麵食質地細緻、香醇可口,而且咬勁也比較夠,比較好吃,重要的是發酵時間縮短很多。
老麵糰本身已經發酵過,酵母菌較多麵糰本身酸味也較重,老麵麵糰用量在20%-40%左右,用量太少效果不好,用量太多則易使麵包帶逼人酸氣,同時用量也需視老麵麵糰的酸度做調整。
老麵放到第二天若不使用就須冷藏,但冷藏超過天數也會發霉腐敗,如果需冷藏多日,最好還是存放至冷凍庫,使用時取出室溫解凍即可。
曾記麻糬«我最愛的花蓮點心/伴手禮(保存期限24小時)
花蓮市國聯一路79號(花蓮火車站正對面à憑馬拉松選手號碼牌可享9折)
TEL:03-8323103
營業:5:30-11:00
招牌:傳統麻糬(內餡有紅豆、綠豆、花生、黑豆)$120/1盒12顆,單顆$10
來花蓮三天,吃了近十顆的曾記麻糬,是什麼風味,讓我每早出門就先光顧曾記,帶著現做的手工麻糬,玩餓了就拿出來充飢,天天吃也吃不膩。
內裹綿密紮實而不甜膩的餡料,再以搓、揉、拍、摔,打出糯米的彈性。每一口都可以吃得到新鮮飽滿的餡料與軟硬適中、香Q柔軟的麻糬。堅持現做,絕不添加防腐劑,每顆麻糬只能保存24小時,為避免皮會「老化」,要將袋口封好,或像我一樣,天天去光顧,只買一日吃的量。
《曾記的創始由來》
曾記是源自花蓮嗎?
不對,創始人是桃園龍潭的客家人。
客家傳統美食的印象是什麼?
沒錯,就是麻糬,客家麻糬最好吃!
曾水港,是祖籍桃園龍潭的客家人,民國二十五年,當時台灣仍在日本統治下,他才十五歲,聽說『後山』(指現花東地區)地廣人稀,官廳與民間的開發機構均極力鼓吹,招攬『前山』即西部)的勞動力東移開墾,於是偕同故鄉夥伴十多人一塊在中壢上了『石灰車』(過去蒸汽車頭列車),到達基隆,再轉搭一艘叫『貴洲丸』的輪船 到了花蓮。
起初,他們到了花蓮南區玉里庄的石公溪(即今鐵份村)及下荖灣(即今樂合里)一帶種甘蔗。做堤岸石堡的小工,那是一處荒莽的菜圃,當時此處只有他一家漢人。堤坊小工無非是每天挑砂搬石,是一件相當耗費體力的工作,當眼見擋拒山洪的大石堡一寸一尺的完成,他開始擔心起未來的出路。
他想,靠體力做工養家餬口,終非長久之計,自己沒念過什麼書,做不了大事業,做生意又沒本錢。想來想去,他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他小時候常看到母親或鄰居年節做米食糕餅的情景,這一行,他還不陌生,或許可以考慮賣麻糬。這個工作介於體力與做生意之間,而且街上似尚無別人在賣。
麻糬,傳統的吃法是將糯米以水磨成漿汁,再用布袋盛著,縛在長板凳上,待其全乾,再用粄母參加搓揉打壓。所謂的『粄』古音板,即米餅之意,係客家話,與閩南語中的『粿』是同意詞。而粄母則是把糯米將煮熟一小碗,混在榨乾的糯米漿上,取其黏性。搓勻之後再分塊或蒸或煮,煮熟再以粄棍攪勻,即可用筷子夾著沾花生糖粉來食用,這是本省一般社會習俗,在祝壽,婚嫁,廟會時的等待客點心。
而曾水港做的麻糬卻與此有別,在他舊式的廚房裡,大灶旁放置著一排木架,與大大小小的陶盆,鍋子;屋簷外堆著四五顆似小板凳潔淨的石頭,這是用來壓乾糯米漿不可或缺之物,而木架則可用來放置成品。
夫婦兩清晨五六點起床後,即分頭忙自己的活。管餡的把昨夜煮熟的紅豆調理成一丸一丸的豆沙餡;管糯粄的,負責把五個小時前壓在長板凳上的糯米漿袋解下,此時大約七分乾,倒入密實的平底籮筐中揉搓,適時拍摔。功夫要到家,麻糬才有彈性,才有糯米香。
接著,將糯粄放進蒸籠炊煮,熟後待其轉涼,再斷成一個個小圓球,把紅豆丸子包起來。包餡之先,雙手要先沾一遍太白粉以免沾手,最後把一球球麻糬在太白粉中一壓,成扁平狀,即告完成,全部完成後,再以五個一袋裝塑膠袋裡,擺進有玻璃蓋的木盒中,再由他騎車叫賣。
曾水港做的豆餡豐軟實在,在調理紅豆餡的過程中,他習慣用海邊撿拾來的漂流木,用大鍋慢熬,(必須洽到好處)最後倒入砂糖。並摻入些許鹽巴,以增加特殊的口感。
由於全是純手工製作,他可以經常修正甜度,為適應顧客的需要。而顧客在咬下第一口後,聞見香濃的紅豆原味及暗紅光溜的顆粒,心頭為之一甜,於是這深烙人心的特殊口味就傳送開來了。
三十年前一個麻糬五毛錢,後來賣一元,二元,五元,七塊。過去較年輕時,每天要做四五十斤的糯米,從上午十一點半出門,到下午三點多,花蓮市繞一圈,可賣百來包。
目前的經營者是老先生的女婿–董椿霳介紹創業「曾記麻糬」,挑起這擔子完全是因為家庭生計的壓力。民國八十年代初,他白天是大理石工、晚上作鐵工,微薄的薪水無法養活一家六口。妻子曾惠娟是曾老先生的女兒,剛開始用自小從父親那兒學得的手藝,到市場流動販賣手工麻糬。雖然董椿霳當時內心相當排斥當個流動攤販,總覺得「拉不下這個臉」,但妻子懷胎時身為丈夫的他也只得被「趕鴨子上架」,半強迫地做不想做的事。開始學的時候,淩晨兩點就得起床做麻糬,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努力的學習太太的手藝並嘗盡了流動攤販的心酸。
民國八十二年,他第一次上街賣麻糬。他永遠記得,自己一聲也不敢喊,直到那人自己過來買了一包。後來,董椿霳和妻子曾惠娟在花蓮市民國路租下了現在的曾記麻糬第一個門市,夫妻倆胼手胝足創立了「曾記麻糬」,取名「曾記」就是為了感念妻子的辛勞與手藝,將功勞迴向給妻子與丈人。
店面經營剛開始,董椿霳要求店內員工需戴上口罩、工作帽及手套以維持食品衛生,卻遭員工以太熱為由反對,自己便以身作則,然後再要求所有員工戴上,這才有了今日曾記的特色:一身白衣、白帽、白口罩的員工在店面內完全公開制作過程、現場捏麻糬,讓消費者在食品衛生上更放心,這也是臺灣麻糬業者第一家創新的做法。
「曾記麻糬」當年的設立資本額只有5千元新臺幣。目前,曾記麻糬已經擁有12家店面,透過網絡宅配營銷全臺,年營業額高達2億多元新臺幣。未來,還計劃成立南濱休閒農場、麻糬博物館與觀光工廠。
花東之旅觀光列車
觀光列車行經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