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曾讀過一篇褚士瑩的文章,提到他有多常旅行,人家問他,「寄東西給你,要寄到哪?」他想了一下,到處旅行的生活,好像也沒有永久住址,只有Email帳號是固定的。
那時,我還是學生也沒經濟能力,但這句話猶如種子一般,在心裡萌芽,我開始想,畢業要找什麼工作,可以實現「四處遊走」的夢想,再加上唸MBA時,對Marketing和Customer Behavior特別感興趣。就這樣選定未來要走的路,做Global business的Marketing,就可以將「現實與夢想結合」。(幾年工作下來都在Global company的Marketing單位,但怎麼三年前來到奇美電,卻進了法務部,It’s a long story…下次再跟大家說)
台南中正路圓環的台灣文學館,夜晚燈火更顯它在日據時代的歷史價值
他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自己從小在左營煉油廠附近長大,那邊外省人多,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山東籍老師,總是穿著緊身白色的喇叭褲,他特別黏那位老師。每次下課經過老師家門口,還會望一下,老師仍然穿著緊身白色的喇叭褲在蓮花池邊畫國畫。
那天演講後,一位七十幾歲的老先生,他說老師要他來,因為這幾年老師關節炎很嚴重,老師要他來聽完回去跟她說演講內容,還堅持要載褚士瑩去搭高鐵。
路上,褚士瑩打電話給老師,約下次到高雄演講要去看她。幾個禮拜後,工作一忙就忘了,有天突然想起,老師電話上好像提到,在紐約的兒子要接她過去住。於是,等老師到了美國,他從波士頓家去紐約探望老師,相約在一個大型的日本超市,因為超市那天有活動。褚士瑩一到超市門口,看到老師的兒子攙扶著他,還有媳婦帶著孫子一家人,老師在台灣一直教幼稚園年紀的小朋友,看到超市門口那麼多小朋友在玩撈金魚,還有一些童玩,想到過去眼眶都紅了。
看到穿著阿嬤的褲子,已不再是那位堅持天天穿著緊身白色喇叭褲的老師,這一幕,褚士瑩說,如果他沒有保持聯絡,生命中就少了個動人的故事。「我每天要做一件特別的事」,像打電話給國小老師,或是跟國中班長去看場電影…他說「只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是一個小旅行」,你就是「天天都活在夢想裡,這就是實現夢想」!
這故事讓我想起,我一位朋友的座右銘,To Live Your Dream,Not Dream You Life(要活在夢想中)!被譽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脫口秀主持人黑人女性Oprah Winfrey(歐普拉),也說過類似的話:「The biggest adventure you can ever take is to live the life of your dreams」!
1.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要自己尋找
2. 至少一個月在海外Long Stay的機會(就像美國學生有所謂的Gap Year):透過自己的體驗,建立國際觀的基礎,形成看世界的角度。
3. 至少要有一個一輩子的嗜好:人與人之間剛見面之初有所謂的Breaking ice,剛到一個陌生國度跟陌生人「談嗜好」,是跟世界溝通一個最直接的方式。
4. 如果夢想只是旅行,那太小了,要思考旅行背後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到家後,我迫不及待跟媽咪分享這場演講對我的啟發,回想我每次的旅行,總是特別關注那些「公共建設」或是「政策福利」,喜歡跑超市或百貨公司,了解「市場價格的差異」,與「不同的產品組合」。例如,大陸政府在農忙後推行「家電下鄉」提供13%補貼讓農民買的起電視、冰箱…,印度政府鼓勵「人民多看電視」,希望降低生育率,西班牙政府執行節能減碳相當徹底,太陽能號誌燈、公共腳踏車…,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為搶選票,不斷降低購屋的門檻,到最後甚至No income, No asset也可購屋。
我反覆思考,一個產業或是企業若要賺錢、成為龍頭,一定得搭配政策,而執政者通常學者背景,不若企業敏銳不論是對市場的需求或是人民真正想要的。因此,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要常思考「利民的福利」,提供給執政者,讓他們「端出牛肉」給人民。所以,做一個主動提供方向給政府的「Public Interests Provider」,不要做只是跟在政策後的OEMer or ODMer,這樣才可以奠下企業常青的基石!
1 comment:
Dear Maggie,
Thank you for sharing me with such a wonderful thought. Here, I also want to say, you are wanted. Show up and tell me aout when will you give your next speech. Miss you~ everybody--Deborah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