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QDII題材發燒,國際熱錢湧進台灣,5/4台股收盤大漲337點,新台幣盤中最多升值近4角,央行極力阻升,估計買匯超過20億美元,收盤時台幣僅升值4分,收在33.192元(真是精采)。
台幣升值不好嗎,幹麼要阻升?升值,人民才會更有錢!其實,匯率的升與貶是兩刃刀,記得去年底韓元大貶?台灣出口業將矛頭指向央行總裁彭淮南,因韓元貶值,台幣相對升值,不利台灣出口業,無法與韓國廠商競爭報價,簡單來說,就是人家東西可以賣的比我們便宜。
難道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是韓國貶10%,台灣就跟著貶12%,總之不能貶輸韓國,這樣就可以救出口?會不會衍生其他的經濟問題(如影響內銷...)?
理論上,每個國家的貨幣應有相同之購買力(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否則,貨幣購買力較高的國家,人民會跑到貨幣貶值較多的國家購買商品,最後兩國的購買力平價條件會再趨於接近。
經濟學上,一個有名的指標 Big Mac Index(麥香堡指數),由下表2/4 Economist公佈的最新Big Mac Index可見,Big Mac在美國一個賣3.54美金、大陸1.83、南韓2.39、台灣2.23。再看Implied PPP欄位,就是將該國麥香堡當地售價除以美國價格,換句話說從兩地銷售同產品而不同價格來計算「匯率」,如台灣NT$75/US$3.54=21.2,再比較當日「實際匯率」(兌美金)33.6,由Big Mac Ratio : Currency,新台幣被Undervalued(低估)37%,如何計算?(21.2-33.6)/33.6= ─37%
以此類推,
China: undervalued –48%
S.Korea:undervalued –32%
Taiwan: undervalued –37%
怎麼沒有India?(印度有83%的人口是不吃牛肉的印度教徒,還有超過一億四千名不吃豬肉的伊斯蘭教徒,麥當勞在當地也只好賣素食和羊肉漢堡)
由此數字看來,「匯率貶不夠」絕非影響出口的最大因素,若把央行當成代罪羔羊,反而忽略檢討問題之所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